<acronym id="xanfe"></acronym>
<pre id="xanfe"></pre>

          <output id="xanfe"></output>

          無棣的情與景

          2022-12-07 16:05:05 來源: 海報新聞 作者: 劉蕊

            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董照娜 通訊員 傅振坤 濱州報道

            降央卓瑪在《故鄉歌謠》唱道:“草綠草黃云起云落,青蔥少年時光催老!睙o棣的變化叫人感慨萬千、喜上眉梢,心潮逐浪高。

            山東省無棣縣地處山東省最北部,在渤海灣的西南岸。是京津唐和山東半島兩大經濟區的交匯點,素有“冀魯樞紐”和“齊燕要塞”之稱,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重點區域,也是“海上山東”建設的前沿陣地,然而,撫今追昔,幸福中多了些苦澀,快樂中添了些傷愁。無棣的變遷濃縮了前輩的酸甜苦辣,也彰顯著前輩奮斗不屈的精神,更會成為后輩踔厲奮發、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。

            追思無棣的前世今生,都與無棣作為曾經的黃河入?谟泻艽箨P系。據史料記載,公元前602年,黃河在河北滄州境內入海,公元11年改道在山東利津一帶入海,到1048年黃河再次改道在河北青縣入海。時間到了1060年,黃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樂西度決口,分流經今朝城、館陶、樂陵、無棣入海,宋人稱此河為“東流”。黃河這一“東流”歷經68年,直到1128年,即建炎二年,為抵御金兵南下,東京守將杜亮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,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,至此,無棣黃河“東流”阻斷。

            唐代詩人李白在《將進酒·君不見》詩中曰: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!奔缺磉_著黃河之水洶涌澎湃的氣勢,也表達著黃河之水奔騰向前的精神。據史料考證,黃河形成要在一萬年到十萬年之間,除了人為因素,在他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的歲月里,歷經九曲十八彎,大多選擇在地勢低洼、灘涂緩慢的濱州、滄州地域入渤海。歷史上,黃河以“善淤、善決、善徙”著稱,黃河攜帶大量細粒黃土物質,長期周而復始地在渤海灣南岸、西岸遷徙,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質海岸。正是這種地理特征,在歷史上濱州、滄州的廣大地域土地貧瘠,鹽堿灘遍野,可謂悲歌凄涼。許多朝代,要將重犯要犯發配滄州,可見地理條件之艱苦。

            古人講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。但無棣境內乃至方圓幾百里,只有一座體量較小的碣石山。碣石山位于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大山村旁,海拔63.4米,方圓0.39平方公里,系73萬年前火山爆發噴出而形成的錐形復合火山堆,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,也是華北平原唯一露頭的火山,被譽為“京南第一山”。碣石山獨特的風景吸引著方圓百姓,不知何時形成了大山集市。逢年過節,小孩們都要跟著大人去趕集。集市上賣吃的、穿的、用的很全,尤其是臘月二十八的年前大集,貨物更加齊全,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、好不熱鬧。有一年趕大集,遇見了鞭炮炸市,鞭炮齊響驚天動地,瞬時,一馬車的鞭炮化為灰燼。主家心痛得哭天喊地,讓人心碎。上初中時登過一次碣石山,也有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感觸。當兵后再也沒去過大山集,但集市的不少場景記憶猶新。1998年,碣石山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,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。

            無棣大多是渤海的退海之地,其東北部灘涂鹽堿地眾多。每年春天,地上泛起鹽堿土,一眼望去,白茫茫無邊無際。若遇大風天氣,風吹起的鹽堿土在空氣中彌漫,到處都是海腥的氣味。鹽堿地貧瘠,很難種莊稼、長花草,經過改良的鹽堿地種出的莊稼產量低。鹽堿地也有好的一面,有的樹木、植被抗鹽堿能力強,能開花結果,特色也非常明顯。無棣的小棗肉呈銀絲,甘甜肉厚,有棗鄉之美譽。如今的小棗改良成冬棗,清脆鮮甜暢銷國內外。鹽堿地也非常適合棉花生長,過去白茫茫的鹽堿地形成了萬畝棉田,結出的棉桃又大又多,到秋天一望無際的棉田梨花雪白,十分誘人。

            現代詩人張茂盛在《海葚子》詩中寫道:“人間圣果何處尋,苦海延邊深扎根!痹跓o棣海葚子是天賜良果。海葚子,別名海葚子棵,落葉灌木。海葚子,沒有主干,枝枝叉叉,一叢一叢的,生長在路邊,渠旁、溝坎、鹽堿灘上,是苦海延邊的主要植被。海葚子春末發芽,葉片綠中泛白,葉類似枸杞而多肉。初夏開花,花小五瓣呈白色、淡黃色,花期半月有余。果實球狀漿果,大如紅豆,成熟后呈紫紅色。每到海葚子成熟的季節,方圓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涌向海灘,去采摘這人間圣果。

            無棣與黃驊相連的海岸線有一個天然形成的貝殼堤島,是世界上三大古貝殼堤之一,位于沿海,自西向東分布著六條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的古貝殼堤,這就成為渤海灣海岸線向渤海延伸的腳印。貝殼堤島占地面積約80480公頃,目前仍有形成三條貝殼堤島的趨勢。20世紀70年代,生產小組購置了機帆船,在休漁期要組織人員到貝殼堤島運貝殼,爾后沿河而上,送到河邊的水泥廠作原料,每天要運送好幾趟。據說,白天太陽照在海灘,溫度宜人,而到夜晚海風卷著海腥吹來,又冷氣味又難聞。偶爾聽到幾聲怪叫,讓人心驚肉跳。后來,貝殼又用來生產貝瓷,產品有餐具茶具多種,晶瑩剔透,玲瓏別致,銷路極好。直到1998年,貝殼堤島與濕地系統被山東省劃為自然保護區,貝殼堤自然遺跡才得以妥善保護。

            無棣在渤海沿邊,無垠的灘涂地自然應充分利用。先是1958年開始籌建埕口鹽場。1959年埕口鹽場正式列為國家建設項目。設計鹽田面積84.44萬公畝,年產原鹽110萬噸的化工用鹽,至1985年,全場總占地面積66.97萬公畝。在春秋時節,鹽場經常晾曬堆垛起的成品鹽,蓋著鹽的葦氈揭去,座座銀白色的鹽山呈現出來,一眼望去,讓人心曠神怡。改革開放后,家鄉的土地上建起了魯北化工集團,成了無棣的支柱產業。到后來成立了北海經濟開發區,許多大型企業安家在鹽堿灘上,F如今,鹽堿灘成了經濟發展的金銀灘。

            無棣處在渤海岸邊,20世紀80年代前交通條件差,從鄉鎮到縣城只有一條簡陋的公路。要乘坐火車出遠門,就得到濟南或滄州。如今,公路貫通無棣南北、東西,村村都通了公路。從遼寧丹東到廣西龍興的G228沿海國道正在建設中,架設在原黃河入?诘奶谞柡哟髽蚴窃擁椖亢诵碾y點工程。主橋設計為混合梁連續鋼構橋,跨徑達338米,是世界第一跨徑梁橋。套爾河大橋全長4168米,建成通車后,可以盡情領略無棣境內渤海灣的無限風光。途經無棣的高鐵項目也已通過論證,正在籌建當中。除此,無棣充分利用地域優勢,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修建港口。2007年,濱州市政府重新確定了“以港興市”戰略,自此濱州港不斷發展。截至2020年,濱州港已建成東、西兩條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運通道,3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,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,是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最近的出海通道。站在濱州港的大堤上,看那旭日東升的萬道曙光,會使人浮想聯翩,熱血沸騰。

            可以肯定,未來的無棣,交通四通八達,環境優美如畫,工廠星羅棋布,高樓大廈林立,農產海產豐富,鄉村和諧美麗,人民安居樂業。古老的無棣正展現新姿,在跟隨偉大祖國前進中,無棣會踔厲奮發、勇毅前行,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。我們期盼,一個璀璨奪目的明珠將矗立于渤海西南岸邊。

          初審編輯:劉蕊

          責任編輯:盧志強

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推薦閱讀
          欧美日韩国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