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瞬間定格雋永與古樸——走近陽信凌霄閣
2015-10-14 15:19:00 來源:《印象濱州》雜志 我要評論
[提要]凌霄閣又名劉家閣,位于陽信縣洋湖鄉駐地東南方3公里處。始建于唐代,明代萬歷年間重建,曾是陽信最大的古建筑群。
凌霄閣又名劉家閣,位于陽信縣洋湖鄉駐地東南方3公里處。始建于唐代,明代萬歷年間重建,曾是陽信最大的古建筑群。
昔日凌霄閣規模宏大,有前后兩座大殿。青磚鋪地,琉璃瓦蓋頂,飛檐挑角,威嚴壯觀,卻屢遭變故,終至破敗不堪。今日的凌霄閣經過維修、重塑、拓寬,迎來了新的生機,2007年凌霄閣廟會更是入選了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撫今追昔,本期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凌霄閣,去觸碰那歷史變遷的時代烙印。
1.凌霄閣于2012年被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陽信縣洋湖鄉,這里是陽信縣最西端的鄉鎮,也是濱州市最西端的鄉鎮,處于濱州、德州、濟南三市交界處,地理位置優越,交通通訊便利。
2.凌霄閣始建于唐代,明萬歷年間重建,又經康熙四年和民國七年重修。當時整組建筑風格獨特,工藝高雅精湛,巍峨嚴整,氣勢恢宏,早在明朝時便成為了“陽信八景”之一。
3. 根據記載,初建之時,這里便供有哼哈二將、閻君、判官和小鬼像以及泰山奶奶、玉皇大帝等神靈,宣示棄惡從善、善因善果,教育后人孝敬父母、積德行善。從遠處眺望,整個建筑白云繚繞、金碧輝煌,宛如天上人間。迨之近代,凌霄閣遭遇了一連串的變故,1947年黃河白龍灣河段決口,當時政府下令拆閣救災,整個古建筑被拆毀筑堤。時至今日,此閣僅存下來后殿東側房間。從2006年冬季開始,凌霄閣部分遺產古建筑得到了維修。
4.“四月桃花紅勝火,五湖香客朝如云!泵磕贽r歷正月十六、二月十九日、四月十八日為凌宵閣的古廟會。每逢廟會,來自惠民、商河、樂陵、慶云、無棣、陽信等各縣的游客,進香許愿,人聲鼎沸,摩肩接踵,熱鬧非凡。從2006年開始,當地重啟凌霄閣廟會,每日接待游客三千多人,集貿市場更是繁榮昌盛客商云集,成為了當地群眾商品交易和外地游客旅游觀光的重要場所。2007年,凌霄閣廟會入選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5. 撫今追昔,我們可以看到,歷盡劫波的凌霄閣依然是那樣的莊嚴挺拔,精美的磚雕、高聳的脊獸、結實的瓦當、恢弘的頂梁,使得整個建筑充滿藝術魅力,更加雄偉壯觀,富麗堂皇。
6.透過鏡頭,那些舊日的場景和遠去的往事,那歷史深處最柔軟的記憶,最后都與飄蕩著的大紅燈籠,與割舍不下的片片新磚舊瓦達成了和諧,宣示著新的時代和新的故事。
下期我們將一同走近民國建筑槐德堂,去鄒平聽聽王氏家族的興衰回響,敬請您的期待和關注!
責任編輯:呂芳緣
新聞熱線:0543—3077555 新聞郵箱:bzdzw@163.com 濱州大眾網友qq群:194643818 拍客群:134474533
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復制、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大眾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XXX(非大眾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4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30日內進行。